栏目分类
极简投研: 妖股背后——海能达
发布日期:2025-02-02 15:21 点击次数:190
本文是《极简投研》的第438篇文章。文章仅记录个人思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,作者没有群、不收费荐股、不代客理财。一、海能达概述 广东省深圳市海能达93年成立,11年上市,主营无线通信设备,包括终端(42%)、系统(40%)、OEM(18%)。
虽然公司对主营的介绍十分玄乎,但其实公司95%的营收都来自于对讲机,只不过硬件和软件一起卖。
在全球对讲机行业,2023年,海能达的市场份额是11.41%,位列第二,排名第一的是摩托罗拉,份额58.57%。 二、拔地而起的妖股 早在2024年5月4日,研究过公司,整体结论十分负面,随后就不了了之了。
孰知,公司股价从24年9月18日的3.52元,一路上涨,一直涨到了11月1日的31.02元,短短一个多月,最大涨幅780%,俨然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大妖股。
这次股价暴涨的直接原因是:24年9月17日,发生在中东地区的“寻呼机事件”,以色列在寻呼机中安装定时炸弹,造成多人伤亡。根据财经媒体报道,中东的通讯类电子产品订单正大规模往中国大陆转移,海能达接到了来自中东的对讲机大笔订单。
然而,公司的业绩并没有严格兑现这一利好,至少营收&净利并没有跟随股价发生8倍上涨,说明背后也有游资在推波助澜。 三、妖股背后 实际上,过去数年,公司的业绩并不好看。
营收19年触顶,后持续下滑;净利18年触顶,后持续下滑,并在21&23年发生亏损;盈利能力持续下滑,18-23年,毛利率49%,净利率纵使盈利也只有个位数;现金流极差,类现金9亿,短期借款19亿,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0.9亿,长期借款2亿;经营现金流净值与净利润不搭噶,但同样很差。
然而,同样从财务角度,24年大概率真的是公司业绩的转折点。从24年三季报可以推测,预期24年全年,公司营收同比增长,净利扭亏,资产负债率有一奈奈好转。虽然不及股价的8倍上涨,但24年全年同比好转是大概率的。
如果说,公司24年业绩同比好转,是得益于“寻呼机事件”,那如何解释公司过去数年的业绩持续拉胯?
从业务角度,公司95%的营收都来自于对讲机,然而,一方面,对讲机并非高科技产品,其核心技术是TR组件,这玩意儿出来已经有几十年了,在可视距离上,可以达到一公里,后来高级的也只不过是加入了CPU芯片,灌入了软件,从而可以实现更多功能,如数据通信、GPS定位等,总之,技术门槛很低;
另一方面,对讲机本身也是一个很小众的市场,无论是规模还是成长性都极其有限。
除此之外,公司还陷入了与摩托罗拉的诉讼纠纷。 四、漫长的诉讼 二者的恩怨始于2003年,当时海能达开启出海计划,毫无意义,刚刚走出国门,就进入了摩托罗拉的势力范围。此后多年,摩托罗拉与海能达在德国、美国、澳大利亚、英国等国家对簿公堂,打得难解难分。
17年3月15日,摩托罗拉起诉海能达涉嫌商业秘密版权侵权及专利侵权,该案被美国伊利诺伊州一家法院受理(摩托罗拉总部位于该州)。
20年3月5日,美国伊利诺伊州法院作出一审判决,要求海能达向摩托罗拉支付7.65亿美元。海能达不认可该判决。
22年6月,海能达向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,称其相关产品并未侵犯侵犯摩托罗拉商业秘密和版权。为此,摩托罗拉向美国法院提交禁诉令,要求海能达撤回在深圳法院的起诉。
24年3月25日,美国法院批准了该禁诉令。
24年4月,二者的对决进入白热化。海能达于4月8日发布公告称,公司收到美法院的判令,临时禁止该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销售双向无线电技术的产品,并处以每天100万美元的罚款,直至公司完全遵守禁诉令。
这一纸禁售令,几乎瘫痪了公司在全球的全部业务,一度令海能达的产品停售、股价大跌、市值大幅蒸发。
对于该“禁诉令”,从目前的情况看,海能达准备对美国法院的判令,一切照办。
现如今,海能达与摩托罗拉的官司仍在持续,当前案件处于二审后期的阶段。
目前,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有7亿预计负债,可能就是该事件对于公司反映在财报上的影响,另外,管理费用又多了1.32亿,据推测是法务费用,由此可见,公司自身已是身心俱疲。
美国之所以能够禁止海能达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地方销售对讲机,是因为其“长臂管辖权”,本质上也是中美贸易战的一部分,在此大背景下,受害者远远不止于公司,还有中兴通讯、华为、字节跳动、药明生物,然而,只有华为敢于硬刚,并全身而退。
正如前文所讲,摩托罗拉起诉公司,是因为公司侵权,而华为依靠自己的力量,独立研发出了先进制程芯片,并搭载在自己的手机Mate60上。
一切恰如伟人所言:独立自主,自力更生。 五、海能达的投资逻辑和估值 目前,海能达的未来并不明朗。
一方面,寻呼机事件对于公司的的确确是极大的利好,截止25年1月16日,公司静态PE是负数,但是动态PE=74,公司24年三季报净利润=2.5亿,如果24年全年能够取得4亿净利润,那么公司真实PE瞬间会来到60倍。
另一方面,从目前来看,海能达似乎已经屈从于美国的判决,这将不仅影响公司在全球的销售,实际上,公司早在2017年,就因为摩托罗拉的胁迫,已经离开了美国市场。目前,公司的现金流存量是极差的,在没有赔付的当下,公司的现金流存量就已经岌岌可危,公司随时有身死之危,如果再加上赔付,可能直接成为压死公司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我们从一个企业的跌宕起伏,可以一窥国际的风云变幻,时代的尘埃落在企业上,也是一座大山。 赞赏,是最真诚的认可!